首页
bob体育的玩家规则介绍
产品展示
新闻动态
栏目分类
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bob体育的玩家规则 > 新闻动态 > 一起学《左传》之桓公十年文字版

一起学《左传》之桓公十年文字版
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17:57    点击次数:107

原创 龙田有雨 南山古社 2019-07-30 22:46

最近有些忙,所以更新慢了,特此致歉。为了照顾到“深入”和“通俗”不同需求的朋友,所以这一期我尝试将内容分为“注解”和“故事梗概”两部分内容。“注解”侧重仅就一些关键地方进行必要解释。“故事梗概”则侧重对本文内容进行故事性的讲述。朋友们可根据自己兴趣选择性阅读相关内容。

感谢小友@刘子默 献声录音。

  ◇桓公十年

  【经】十年春王正月,庚申,曹伯终生卒。夏五月,葬曹桓公。秋,公会卫侯于桃丘,弗遇。冬十有二月丙午,齐侯、卫侯、郑伯来战于郎。

  【传】十年春,曹桓公卒。

  虢仲谮其大夫詹父于王。詹父有辞,以王师伐虢。夏,虢公出奔虞。

  秋,秦人纳芮伯万于芮。

  初,虞叔有玉,虞公求旃。弗献,既而悔之,曰:“周谚有之:'匹夫无罪,怀璧其罪。’吾焉用此,其以贾害也?”乃献之。又求其宝剑。叔曰:“是无厌也。无厌,将及我。”遂伐虞公,故虞公出奔共池。

  冬,齐、卫、郑来战于郎,我有辞也。

初,北戎病齐,诸侯救之。郑公子忽有功焉。齐人饩诸侯,使鲁次之。鲁以周班后郑。郑人怒,请师于齐。齐人以卫师助之。故不称侵伐。先书齐、卫,王爵也。

注解

【经】十年春王正月,庚申,曹伯终生卒。

1.鲁桓公十年,为公元前702年。庚申,初六日。

2.曹伯终生。即曹桓公。曹桓公死,子射姑立,是为曹庄公。

夏五月,葬曹桓公。

秋,公会卫侯于桃丘,弗遇。

1.桃丘。在今天山东省东阿县。

2.弗遇。据杜预注,卫宣公本来和鲁桓公约好在桃丘会见,但卫宣公答应了齐国和齐国郑国一起讨伐鲁国,因此就没有来和鲁桓公会见。

冬十有二月丙午,齐侯、卫侯、郑伯来战于郎。

1.丙午。二十七日。

2.战。据杜预注,按理说,诸侯讨伐应该称“伐”,而这里不称“伐”而称“战”,这是因为“伐”是指出征国有正当的理由,而被讨伐的国家则理亏。但《春秋》是鲁国史书,所以要站在鲁国的立场,不认为鲁国理亏,所以不称“伐”而称“战”。不认为鲁国理亏的理由在传文部分再说。

  【传】十年春,曹桓公卒。

虢仲谮其大夫詹父于王。詹父有辞,以王师伐虢。夏,虢公出奔虞。

1. 谮。说明虢仲是污蔑人家。

2.有辞。即有理。

3.虞。据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记载,泰伯去世后,由于无子,所以泰伯的弟弟仲雍即位为君。仲雍传子季,子季传叔达,叔达传周章。周章的时候,恰逢周武王灭商,要找泰伯和仲雍的后人分封。周章已经是吴国国君,受到分封。然后又分封周章的弟弟虞仲到夏虚,这就是虞国。故地在陕西省平陆县东北。后为晋国所灭。

秋,秦人纳芮伯万于芮。

1.意指秦国将芮伯万护送回芮国。

初,虞叔有玉,虞公求旃。弗献,既而悔之,曰:“周谚有之:'匹夫无罪,怀璧其罪。’吾焉用此,其以贾害也?”乃献之。又求其宝剑。叔曰:“是无厌也。无厌,将及我。”遂伐虞公,故虞公出奔共池。

1. 旃。音“沾”,“之焉”的合音。

2.匹夫无罪,怀璧其罪。这句名言的出处即是这里。不过根据文中表述来看,在当时就有这个俗话,所以虞叔才会说“周谚有之”。

3.共池。共,音“洪”,共池在今山西省平陆县西。

  冬,齐、卫、郑来战于郎,我有辞也。

  初,北戎病齐,诸侯救之。郑公子忽有功焉。齐人饩诸侯,使鲁次之。鲁以周班后郑。郑人怒,请师于齐。齐人以卫师助之。故不称侵伐。先书齐、卫,王爵也。

1.周班。按照周天子分封诸侯的爵位等级次序。

2.王爵。同“周班”意。按照诸侯分封等级次序,郑在齐、卫之后。

故事梗概

鲁桓公十年,是公元前702年。在鲁桓公九年的冬天,曹国的太子射姑访问鲁国,在歌舞宴饮的时候叹气,当时鲁国大夫施父怀疑射姑是不是有什么隐忧。果不其然,鲁桓公十年的正月,曹桓公去世。曹桓公去世后,射姑即位,是为曹庄公。

另一边,前面提到,周桓王先是提拔虢公为天子卿士,然后罢免了郑庄公的卿士。但是呢,这个虢公可能并不是多么正直优秀的人,鲁桓公十年的春天,虢仲在周桓王面前说下属大夫詹父的坏话污蔑詹父,詹父气不过,率领周天子的军队讨伐虢公,夏天,虢公逃到了虞国。这里有个问题,即詹父只是虢公的下属,他应该是没有资格直接率领天子军队的,然后这里说是“王师”,恐怕他讨伐虢公,是得到了周桓王认可的。

这个虞国,跟古虞国不是一回事。前面我们曾说过,在周文王的时候,虞国和芮国为了边界问题,两国国君曾闹着要去请周文王评理,那里的虞国在陕西,而这里提到的虞国在山西。据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说,泰伯和仲雍奔吴之后,建立方国,泰伯为君,泰伯去世后由于没有子嗣,因此由仲雍继任国君。周武王灭商之后,想要找泰伯和仲雍的后人分封诸侯,于是分封仲雍的后裔周章为吴国,分封周章的弟弟虞仲到以前夏所在的地方,这就是虞国。但泰伯奔吴的说法还有待商榷,所以这个虞国的来源也有待进一步考证。它的故地在今天山西省平陆县东北,春秋时候被晋国灭掉。

当初,虞国国君虞公的弟弟虞叔有一块美玉,虞公就想要。一开始虞叔不干,但回头一想,“谚语说'匹夫无罪,怀璧其罪’,普通老百姓没有罪,但怀里抱着美玉就变得有罪。我留着这块玉,是想给自己找来灾祸么?”于是就把美玉献给了虞公。可献上了美玉之后,虞公又想要虞叔的一柄宝剑。虞叔就想,“这就是不知足了,他贪得无厌,会因此让我有性命之忧。”于是鲁桓公十年的秋天,虞叔先下手为强,攻打虞公,虞公因此逃到了共池。

前面我们说到,芮国国君芮伯万的母亲找了一个芮伯好女色的理由,发动政变另立新君,将芮伯万赶到了魏地,后来,秦国入侵芮国,由于轻敌而遭到失败。因此秦国为了对付芮国,就专门围攻魏地抢回了芮伯万。鲁桓公十年的秋天,在秦国的安排下,芮伯万被送回芮国。

鲁桓公六年的时候,北戎攻打齐国,齐国招架不住,向诸侯求援。打退北戎之后,在犒劳诸侯的时候,郑国太子忽本以为自己功劳大会排在前面,结果没想到鲁国却站到了郑国的前面,这让郑国的太子忽非常愤怒。于是在鲁桓公十年的冬天,郑国拉上齐国、卫国,一起讨伐鲁国。然而这个事情在鲁国看来,按照周礼,以封爵次序论,鲁国本来就应该排在郑国的前面才对,因此,才有我们前面说的鲁国对于这次军事冲突,不称齐、郑、卫伐鲁,而称“战”。同样,虽然这事儿郑国是主谋,但由于按照周礼,郑国应该排在齐国、卫国的后面,所以鲁国人在记载的时候,也是先齐再卫后面才说郑。

至于这次在郎地的军事冲突会如何发展,我们在桓公十一年继续讲述。

如果您觉得本文可读,请分享到朋友圈帮忙扩散一下,谢谢大家。

一起学《左传》之桓公九年文字版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